759阿信屋創辦人林偉駿逝世,在商界可是一宗大新聞,因為他的經營史絕對可以列入教科書中。
2010年,香港上市公司CEC國際(759)創立了「759阿信屋」,創立的原因很簡單,因為2008年後CEC的電子元件製造業務受到極大的衝擊。林偉駿沒有拓展或者其他增加經營開支的打算,反而打算進軍服務及零售業之上,有員工提議專做日本零食的零售,759阿信屋應運而生。
經過當期的成功,759阿信屋逐漸面對困境,很多都被市場所質疑,其中一項自然是副業的問題。在阿信屋後,林偉駿乘勢搞出很多不同的業務,由急冰食品市場、化妝品銷售品,甚至到雲吞面店及茶餐廳等飲食業務都有參一腿。
這些業務的推出,很多都令到CEC國際損手,再加上阿信屋本身的擴展過快,結果令集團截至2017年4月為止財年,錄得接近5000萬元的虧損,也是公司創業以來最差的表現。
「成也阿信屋,敗也阿信屋」,不少媒體這樣評論著,但本業逐漸被取替,而阿信屋的純利率極低,一般情況下100元的經營收入中,只有3元是真正的純利。兩項主要業務某程度上都處於極度不穩的狀態,因此拓展新業務,建立新收入支柱,以平衡兩項本業風險,對林偉駿而言,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任務。
對一間上市公司而言,過去幾年759阿信屋在財務上的貢獻,絕對有能力支撐集團拓展新業務。既然服務及零售業的概念可行,從這個方面再發展也不為過。
另外一個759阿信屋經常被攻擊地方,就是拓展過快,但在這一點的應對上,林偉駿的做法還是令人相當佩服。在面對傳統霸權的圍攻進行拓展,必須像火箭升空的時候一樣,不停作出不同的調整,才能成功升空。
759阿信屋的定位及部署,也是同樣。集團發現擴張過快後,隨即減慢開鋪速度,亦都陸續關閉分店,降低不必要的經營成本。定位亦都有所改變,從過去的「偶像店」,轉型為屋邨士多,賣的東西也不只零食,只要是生活的日常用品,都可以在店鋪中見到。
「不安於本業」「持續修正」,都能夠在阿信屋的經營中見到,集團的業務也是處於改善的狀況。不過最可惜的是,未來不可能再見到林老闆的掌舵,從中偷師學習了。
小編有話兒
小編曾經任職報界,一直十分尊重林偉駿先生,對比很多上市公司高層,林老闆對於記者的訪問,都是來者不拒。即使在業績倒退的時候,也會抽空親自回應記者的提問及質詢,作為上市公司高層都是十分難為可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