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,管理學逐漸發展成為學科,不論是公共抑或私營部門,都開始成為各自的專業。但小編一直認為,與其用科學化的方式去研究管理學,不如細心想想,管理學的本質更似一門藝術,如何有效透過處理人際關係,從而將效益最大化。

 

而日本的松下電器,可說是將這個藝術最極限地發揮的企業。其創辦人松下幸之助,在日本一直有「經營之神」的美譽,在日本商界一直是被崇拜的對象。

 

松下幸之助之所以如此有名,其中一樣是因為他的經營之道與別不同。1929年,美國股票市場大跌,引發歷史有名的大肅條,日本政府同時開始實施緊縮政策。環球經濟都陷入衰退的時候,日本工廠連連倒閉,失業者遍佈大街小巷。賣電器的松下,產品不算是日常用品,庫存處於常滿狀態。

 

一般公司在這個時間,都會選擇解僱員工,以保存公司及其他員工。但當時正在養病的松下幸之助,卻沒有這個打算,工廠負責人向他提議,這個情況只能裁員的時候。松下幸之助決定,不能解僱任何一個員工,工廠在產業有改善之前,員工只上半天班,但需要放棄休息日,以全力清理庫存。

 

不炒一人之下,激發了整間公司的士氣,全公司因此團結一致,2個月內將公司庫存全部賣出,公司的經濟危機亦因此解除,之後更加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。

當然這種做法不是什麼時候都有效,與公司在面對危機前如何對待員工有關係,不能單靠危機時才去依賴員工。實際上,大家都知道這種操作面對很大風險,隨時加速公司困境,但松下幸之助衡量過後,願意冒這個險,相信員工,與他的原則一樣。

 

松下幸之助一直告訴員工,當有人問起松下電器,是製造什麼的公司時,就要回答,松下電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,並且兼做電器商品的生意。背後的核心理念,是一間企業能否發展,能否透過事業對社會作出貢獻,完全取決於公司員工的想法,所以必須要讓這些人有所成長。

 

各位創業家企業家,大家對待員工的時候,會否考慮如何培養員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