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香港,以至整個商業社會,很多人不知不覺都會陷入一種「忙」的狀態。這種狀態,可能會為你帶來巨額收入,但很多年後回首過來,會發現過程中,你失去比得到的可能更多。Heike BruchSumantra Ghoshal兩人合著的《行動導向》中,就描寫一種他們稱為「狂熱者」的類型。

 

他們認為有40%的公司管理層及高層,對工作都有著狂熱的傾向,每天因為要應對眼前的大量工作而分手。面對眼前龐大的工作,他們只能被動作出回應,失去靜下來想一想未來的機會。

 

 

在「狂熱者」的工作中,大家只會看到他們開著一個接一個的會議,無限的短期營運任務,阻礙他們他們考慮長期的戰略性問題。這些人雖然看起來充滿活力,但專注力非常不足,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極奇狂熱,也是他們被稱為「狂熱者」的原因。

 

不少人都會在工作中找滿足感,停下去或休息都會頓時令他們失去安全感,坐立不安等等。而《行動導向》就舉出多個例子證明,原來太過忙碌,對身體是會造成無可挽救的影響,甚至帶來絕望。

書中引用一位矽谷成功的軟件工程師Geoff MendalGeoff於矽谷可算是非常出名的工程師,於很多科網巨頭都擔任過重要職位。但連續多年忙碌工作,他發現自己沒有成功擁有過任何親密關係,在這方面說是一敗塗地也不為過。除了工作外,他無法享受任何事,不讓自己休息,以居高不下儲下的假期數目自豪。

 

35年的無間斷工作後,Geoff終於倒下,他可以選擇輕鬆退休,但每當他想到退休,心裡就會開始發涼。因為醫生說,退休伴隨的身心透支問題,很可能是毫無症狀的突發性心臟病,醫生更指Geoff是他最年輕的病人之人。心臟要裝備兩根支部,因為兩條血管的阻塞率已經高達99%

 

很多時,我們都不了解工作失調對我們的影響,直到身體發出要停下來的訊號,大家才會知道要停下來。但相對的,在工作與工作之間,停下來,欣賞一下世界,發掘自己的興趣,效果反而可能會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