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Pursuit of Happyness(當幸福來敲門)這套2006年的電影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。小編當年還是小孩的時候,因為喜歡Will Smith所以走了去看,但結果看畢電影後,幸福就找不到,卻只換來一浸沉重的感覺。

 近年出來社會工作,機緣巧合下重看這套電影,有了新的體會,亦去仔細研究主角Chris Gardner的人生。作為第一個打進華爾街證券界的黑人富豪Chris沒有「父幹」,他甚至在兒子出生後才第一次見自己生父,更加沒有任何大學學位,更勿論什麼人際關係。

Chris成為富豪後,很快就將自己手上的股份賣掉,除了致力於南非的扶貧活動外,也在世界各地舉辦講座,分享自己的個人經歷。

特別在Chris的年代,種族問題有改善但未完全解決,他的起步點以至經歷,是我們很多人都意想不到。曾經帶著未滿兩歲的兒子,在地鐵站公廁過夜,過著連「餐搵餐食餐餐清」都不如的生活。

 一如電影中,仍然為生活勞碌的Chris,有一日見到一個紅色法拉利。他按捺不住自己,走上前問他的年收入、行業等資料。發現對方原來從事股票經紀,而且月薪比起Chris的年薪還要多,從此Chris就決定要走進金融界。

真實的故事比起電影還要殘酷,電影中Chris一擊即中在Dean Witter獲得其職位。但現實中的Chris更加「落地」,多次由於人事調動而失去本應得到的機會,不過Chris沒有氣餒或打算放棄,最終在華爾街創出一遍天,並成為自己的證券公司。

 27歲才正式接觸證券業務,既沒有大學學位,又沒有什背景及經驗,Chris的起步點明顯都比其他人低。但Chris指,不能因為這樣而放棄,他曾指「等等,我們是無家可歸,但並非毫無希望。」他認為所有困境都只是短暫,而且這些困境可以磨練出更好的技能。

而且Chris又指,大家可以試一下多一點運用身邊的東西,他認為追求幸福應該是由手上擁有的東西開始。這個念頭,是因為其母親由小一直以身作則,Chris母親經常將這句掛在口邊「孩子,我一直以來,都用這麼少的東西,做這麼多的事;我可以不靠任何東西做出任何事情。」

 有了希望,有了本錢,Chris認為餘下的就只有尋找目標,並且向著這個目標直跑。紀律性及主動積極的性格,他認為是向著目標直跑的必要能力。Chris的手腕上,你總會見到左右手各一隻錶,因為他曾經因為遲到20分鐘,而失去5萬美元的創業資本,經歷過如此深刻的教訓,也難怪Chris會帶兩隻錶。

 這樣一路走來,Chris一個醫院的研究助理,到醫療儀器銷售數,股票經紀,最後來到今時今日的創業。路並不平坦,但路一直都在。

真人改編電影《The pursuit of Happyness》非常有名的一幕,Will Smith對兒子說,要對自己有堅持,即使是父親也不能說他不行。

小編有話兒:

 

Chris Gardner早年的人生,如果用香港的社會價值來看,絕對是一事無成。但他即使面臨破產階段,都未有一刻放棄過。正因為他抱持這份信念,繼而尋找並捉緊每個機會,為自己開創一條新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