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紀錄片大師Michael Moore,在他與槍械管理有關的紀錄片《Bowling for Columbine》曾經探討過,為什麼只有美國才會無間斷地出現校園槍擊事件,當時他提出一個論點,很可能是因為主流媒體經常在散播一種恐懼,再加上一連串的影響,才會造成這個結果。
其實在香港,這種媒體渲染及恐懼同樣存在,無論是誰都不能否認,現時香港彌漫一種絕望。問每一個人,大家都認為絕望存在於普遍香港人之中,絕望可能來自貧窮懸殊,可能來自社會流動性。而其中,為大家帶來這種不幸的來源,便是在宣揚負面訊息的content farm。例如最近在不同content farm中,開始流傳一份美國研究,指家底好在影響孩子成就方面,比努力及天份還要重要。
研究指,美國兩名經濟學家發現,不過來自低收入抑或高收入家庭的孩子,從父母遺傳過來的天賦其實差不多。兩名經濟學家的團隊,從一項長期退休研究計劃中,獲得2萬名1905年至1964年出生人士的DNA資料,嘗試從現有生物學知識,與這些人的教育程度及經濟成就掛勾。
他們發現,基因指數上獲得最高分的25%人,來自低收入家庭而能從大學畢業的只有24%,來自高收入的則有63%能夠順利畢業。研究透過類似的分析,嘗試帶出家庭收入,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及影響。有份研究的經濟學家更直言,如果沒有家庭資源,孩子的天賦很大可能都會被浪費。
小編一直以為,這種報導很多時會加深所謂的「自我實現預言」,因為統計如何做,大家都會發現,其實低收入家庭出來的小孩,還是有一定有機會入到大學。但這種報導的存在,卻令很多人會以為自己是那76%,從而放棄努力,結果就自動滿足研究結果。這種氛圍在香港都相當普遍及盛行,社會上不停渲染買樓有幾難,要不吃不喝幾多年才能成功買到樓,窮人幾難成功等等,造就香港今時今日的田地。
誠然,現時所有人樂觀,未必對事情有很大的幫助,但如果有更多樂觀的人存在,每人嘗試多一步,香港的情況或者已經截然不同。小編始終認為,香港還是有希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