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跟大家講過,不同土壤文化培育出來的孩子,差別可以是非常之巨大。除了土壤的影響外,裁培者的背景及心態同樣重要,對種子的影響有時甚至比土壤的影響還要大。

 

做父母也是一樣,為人父母甚艱難,在香港地更加難上加難,既害怕因為物質生活條件不足而輸在起跑線,又害怕過分注重物質又會帶來反效果。但其實細心想一想,培育一個孩子,真的需要這麼多顧慮嗎?對比各種技能發展,小編認為有幾種能力是應該比一切都優先。

 

 

1. 求知及學習能力

 

回想起小編小時候,曾經都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。對住身邊的事幾乎每事問,父母只是連中學畢業學歷都沒有的藍領,但他們竟然覺得解決小編的問題非常重要。

 

在沒有網絡的年代,他們每周都會抽時間帶我去圖書館,睇百科全書或者十萬個為什麼。老實,基本上沒有幾多個問題能從這兩套書中找到答案,但在尋找答案期間,又見到很多很有趣的課題,樂而忘返。

 

試想想,你身旁的孩子,有幾長時間沒有像小編小時候一樣,因為學習新知識而感到快樂。想來,要培養的學習能力,不獨指學校課本上,更加包括課本外的知識、對新事物的興趣。始終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,很多時都未必能在將來應用出來,但每一種知識技術背後總會有其邏輯,對孩子將來發展出多角度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維,無疑可以發揮極大作用。

2. 要做好人學懂與人相處

 

各位走在社會上,總會遇到很多人,當中有一種每次都會令小編感到婉惜的是「高分低能」那一類。這裡包括了幾種人,不懂與人相處、無教養、心地差的人。基本上,雖然看起來問題截然不同,但仔細分析便能發現其實問題的核心是非常接近。

 

很多小孩子因為各種原因,而欠缺這個能力,可能是成長環境經常轉變,令孩子無法安心,自我防衛意識比一切都強烈,形成遇上問題會較傾向保護自己的性格。

 

曾經聽過一個例子,一名中大雙學士一級榮譽學生,暑假來臨之前準備找實習,幾乎每份申請都獲得面試,但卻沒有獲得任何一個機會。要記住,那位學生只是在找實習,一般情況下接受門檻都會較高。後來有一次,與一位HR朋友聊起這個例子時,她強調這名中大生對不是少數。他們的死因,很多時都與能力沒有關係,反而更多是無法正常與人溝通的問題。每每面試都可能問非所答,結果當然不會獲得任何機會。

小編有話兒:

 

見到身邊孩子,因為學習而用盡各種方法逃避,曾幾何時,再有因為學懂新知識而感到快樂呢?不論是李嘉誠抑或巴菲特都是終生學習,即使年屆90歲,仍然每天堅持閱讀,可以見到培養學習動力,對孩子人生的影響其實真的可以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