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捷在香港股票市場絕對是一個經典,由股王到現時年年蝕錢,若果以高位計算,至今股價跌幅超過90%。這樣的例子放眼世界,其實比比皆是,其中一個比較近期及著名的例子,要數GoPro的失敗。 

GoPro 2014年的時候,挾著「另一間Apple」的名聲上市,上市後股價一度高見98美元,但4年後的今日不知不覺間,其股價只餘下8美元。 

作為近年最大型的科技IPO,曾經有人將創辦人Nick WoodmanSteve Job比較。但在股價下跌背後,公司的營運以及擴張似乎明顯出現了很多問題,今日小編綜合幾個GoPro失敗的原因,與大家分享一下。

創辦人Nick Woodman近年被叫下台的呼聲甚高,能否挽救公司於水火之中,就要看看其能耐了。

1.      產品容易被複製 

有用過GoPro的朋友都知道,雖然GoPro產品大受歡迎,解決了運動時的拍攝問題,但其實產品並沒有太多獨特的技術。所以其他後來者,知道其概念後,很容易去用低成本的方式去抄襲。

 

Woodman曾承認,他們有的只是創意,第一次見製造商的時候,他就已經大方表示「如果我只能給你產品設計概念,你們能做出來嗎?」可以見到GoPro內裡其實真的沒有什麼重大技術突破,這樣為GoPro的發展留下了伏線。

2.      業務盲目擴張

GoPro這種沒有太多新技術的科技公司,要成功市場長時間站得住腳,就需要擁有一些獨特的優勢。AppleGoogle除了自家研發外,亦都採取不斷向外收購的方法,將一些最新興的技術收入手中。

GoPro上市的時候,Woodman將公司的未來,定位成一間媒體公司。因為公司過去GoPro之所以普及,很大程度是因為很多YoutuberGoPro上載影片,從而刺激民眾的購買意欲。

 而在短短20142015年間,Woodman就聘請了超過100名員工來發展新興娛樂業務,還拿出以百萬美元計算的預算,制作各類型的紀錄片及電視節目。結果,平台到現時還未出世,但錢卻不停倒出去,股價自然向下插。

3.      公司理財不當

 除了大規模發展娛樂平台外,集團的擴張在各個領域都有,由發展無人機到無人機業務的倒閉,歷時不足5年。同時為了使GoPro有更多自己的技術,集團僱用了大量工程師,但推出的各類產品,反應很多時都不如預期。

 娛樂業務的發展上,每一個季度的開支都比之前高,雖然沒有透露過具體的數字,但公司同時制作的節目系列就超過30個,有人說比當初的幾百萬美元可能還要高10倍。

 結果成本持續增加,但產品銷售卻沒有改善的時候,就造成集團連續幾個季度的虧損,現時再要翻身,可以說是天荒夜談了。

雖然最新的GoPro 7,有很多新技術在其中,不過GoPro用家換機的速度並沒有電話般快,使銷情一般般。

小編有話兒: 

Woodman的例子,就係典型有錢就身痕的案例,乜都想做,但最終乜都做不了,連本業都出現衰退的時候,才知錯了。
 
不過,亡羊補牢也為時未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