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出爐的施政報告,最受關注一定是人工島,沒有之一。奧雲點睇人工島,遲些有機會再講,但人工島的確成功引起大家關注,走在街上見到搭車食飯,大家都在討論人工島,似乎林鄭確確實實拉起了「土地大辯論」。
奧雲是一個投資者,投資者都是著眼於眼前的機會,所以關注點反而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一句,由於預算開支龐大,所以政府會考慮發債集資,減輕財政負擔,同時讓市民有穩定投資工具。
無錯,出現了,「iBond」用另一種形式出現了。
iBond是曾蔭權政府年代,為了解決庫房水浸問題,決定推出的通脹掛勾債券。債券每批為期三年,每手面值1萬元,每半年派息一次,最吸引的地方是同時提供浮息及定息。息率計算,會以香港最近六個月的通脹率掛勾,如果通脹率低於1%的話,將會以1厘定息支付。
iBond推出後每批認購反應都比之前的理想,因為他對普羅市民而言,是一個只賺不賠的投資工具。熟悉財技的朋友都知道,如果你有一定的資金,還可以將債券抵押,再買多一批債券。只要你信貸紀錄不是太差,與RM的關係也不太差的話,還可能做到押上押,息率隨時可以達8厘以上。
8厘以上的債券,再加上港府財政穩健,違約可能性極低的情況下,也不難理解iBond受歡迎的原因。即使退一步而言,沒有那筆初始資金,握有債券的派息,都比放在銀行好,而且比不少定期計劃的息率都更好。
再退一步而言,由於iBond受歡迎程度極高,所以只要你入飛去抽,上市首日立即抽出,都可以賺餐茶錢。操作難度低,不論是投資抑或投機性質,都只賺不賠,所以奧雲是極喜歡iBond。
可惜這項政策,到第六批iBond後就被銀髮債券所取代。而陳茂波今次再提出政府會考慮發債,奧雲認為推出的可能性極高,因為這項「德政」市民普遍是受歡迎,對有財政需要的香港政府而言,又不是單純的派錢,再加上可以淡化市民的不滿,今次陳茂波放風,似乎發債的可能性確實不低。
至於具體操作如何,就要留待債券真的推出時再衡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