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小加開腔回應併購倫交所

近日港交所(0388)行政總裁李小加再次成為財經界焦點,原因有很多,包括對一國兩制有先天缺陷的評論,以及再次回應收購倫交所的言論,指即使無法完成收購倫交所這一類「大步向前」的發展,仍然會維持「小步快跑」,完成港交所的三大戰略,他指最關鍵的是要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。 倫交所回應港交所併購建議時,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有保留,更看好上海市場。李小加會見記者指,特別回應有關批評,指他們早已看好上海及深圳市場的發展潛力,所以才會有現時的滬港通及深港通計劃。

倫交所邊兩大方面不滿港交所?

本周三收市後,香港交易所(0388)突然宣布,將與倫敦交易所合併,作價為2045便士再加2.495股新股,換取1股倫交所股票。如果成事,港交所一共斥資2867億元收購倫交所,作價較公布前倫交所收市價有22.9%的折讓。不過,倫交所董事會周五表明會反對收購,並列出拒絕接納的四大原因,認為收購提議有「根本上的缺陷」。 按照港交所要約的附帶條件,是倫交所股東需要否決收購數據公司Refinitiv的決定。Refinitiv是全球其中一間最大的金融資訊供應商,擁有的資產包括湯森路透社,及超過130類數據分折、涵蓋金融科技、交易、風險評估等等。

擱置上市最大輸家不是百威 另有其人?

昨天跟大家討論過,百威亞太(1876)的上市計劃被擱置,與母公司所講的市場狀況不穩,基本上沒有太大關係。大家細想一下就知道,在什麼情況下會市好是不合適,難道要市差才上市嗎?今日小編就跟大家細數,百威亞太擱置上市計劃的三大輸家。 第三名:百威英博(Ab InBev) 首先,我們要知道,對於上市公司來說,不論是整體上市抑或分拆業務上市,從來都不是絕佳的選項。因為上市等同出售公司部分股權,原有股東賺的錢就要分予股東。所以對很多上市公司來說,上市從來不是集資的首選。因此當公司決定上市,撇除財技上的原因,基本上都有集資的急切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