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初講到,大灣區發展的重中之重,必然要提到整個大灣區的創科發展。香港作為「國際創科中心」的發展計劃,要數回2018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。

 

當時媒體報導,有24名在港的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,曾就中國發展創科科技而去信習近平。習近平當時高度重視來高,並就此作出重要指示,要求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心中心。國家科技部及財政部隨即作出反應,容許國家科研項目經費用於資助香港部分科研項目上。

 

內地媒體報導,習近平對來信高度重視,並迅速部署相關工作指示,要求香港與內地加強科技合作,以助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心中。有時事評論員更指,大灣區的發展綱要拖到最近才推出,也是因為要在綱要上,加入有關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創科中心的條文才可出爐。

 

香港政府過去幾年,即使放眼全球,其實香港提供的資助已經相當多。但申領及成功申領的人都不多,有人指因為香港創科已經相對成熟,現存有不少天使投資者存在,才會導致申領人數不多的結果出現。

但相對而言,小編認為更多是香港有關創科的宣傳及教育嚴重不足,美國矽谷很多創業家,很多在大學時期已經開始創業。但香港大學生又有幾多會在讀書期間創業呢,更不用說有幾多知道有創業基金可以幫助他們。

 

再講,香港媒體普遍對創科企業,特別是一些中國大型創科企業,抱有極大戒心及懷疑。雖然小米及美團本身的確有問題,但試問他們來港上市的時候,又有幾多對他們有信心,特別是媒體不停在提出他們缺點的時候。

 

所以即使香港成為內地創科企業的集資中心,如果不改變市民對創科企業的預期,香港作為集資中心的吸引力都不會高。因為如果認購反應預期低,集資額相應下降,而股價在上市後沉底,對企業未來再融資都有問題,又叫企業如何來港上市呢?